今年,为适应新的消费趋势,各大葡萄酒企业亦都纷纷推出了符合当前需求的中档产品,以获得市场需求之变。
在多数消费者的心目中,葡萄酒是西方舶来品,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,甚至有时候是高不可攀的。而国内的葡萄酒生产企业,也一直在推广过程中,为葡萄酒营造了这样一个与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相对应的认知氛围。但一方面随着本土葡萄酒企业的化发展,另一方面随着进口葡萄酒企业对市场的深入渗透,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不断扩大,葡萄酒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揭开。
从葡萄酒的推广过程看,经历了几个主打产品变迁的过程。先是笼统的干红葡萄酒,再是年份酒,然后是单品种葡萄酒,再之后是庄园概念酒以及小产区酒等等,这些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,虽也都是葡萄酒的属性之一,但在市场的前期推广中,被单方面扩大,使得消费者产生认知误区,在不同阶段,盲目追捧某一项单一条件,令这些考量葡萄酒的综合因素沦为概念炒作。同时,在每一个新的概念推出之际,也都伴随着新产品的上市,而这些新产品上市之初的定价,则始终都是在日益走高的高端领域。
“物以稀为贵”,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便是“买涨不买跌”,所以,当经济GDP以每年相对稳定的速率保持持续增长时,的葡萄酒消费便也水涨船高了。以张裕为例,2000年之前其主销产品为张裕干红、张裕大香槟、张裕白兰地等,这些产品的平均价格不过几十元;2000年之后,张裕主打“解百纳”葡萄酒,而在经过张裕的深度推广之后,解百纳系列成为中端市场上竞争力的单品牌产品,到2003年前后,为张裕公司葡萄酒销售贡献了近50%的销售收入;但2003年之后,张裕推出张裕·卡斯特系列产品,品牌形象更上层楼,主销品系价格在300~500元,经过两三年的市场运作,张裕·卡斯特系列迅速覆盖市场,成为当时高端葡萄酒的代表,同时也成为张裕公司葡萄酒销售收入的主力。高端产品在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中所占份额的不断扩大,显示出葡萄酒消费潜力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扩大,但在2006年之后,随着进口葡萄酒对市场的深度渗透,高性价比的产品便走进了消费者的视线。2006~2012年,是葡萄酒市场发展快的几年,中外葡萄酒企业的竞争,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正确认知葡萄酒的机会。越来越多的“百元”葡萄酒选购,本土葡萄酒企业也纷纷推出定价在100~150元的新品。
笔者在今年中秋期间考察市场时发现,往年动辄两三百元的礼盒,今年都在l50元左右;在超市进行大规模促销的也是售价在120~180元之间的产品,并配有买赠优惠;拥有品牌背书的品牌酒的畅销产品价格也都是在l20~200元的范围内。本土葡萄酒甚至有29.5元/瓶的单支葡萄酒。如果将2013年看做是拐点,那么,这之后的市场葡萄酒消费将会从“概念”误区中更倾向于“品质”选择。